入秋後頭痛連連 中醫治療效果良好 全台灣一年可能有超過 2000 萬人都曾發生過頭痛的問題,而且這個問題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。在研究中也發現,女性朋友發生頭痛的機率( 88% )比起男性( 69% )要高。頭痛在多數的狀況下,不會有太大問題。但在一些少數的狀況下,頭痛可能與中風、腦膜炎、腫瘤、顱內動脈瘤…等可能致死的疾病有關。 原發性頭痛根據頭痛表現及發作位置的不同,可分為張力性頭痛、偏頭痛、叢發性頭痛三大類型: 1. 張力性頭痛:為最常見的頭痛類型。症狀表現比較輕微,患者的頭部兩側常有像被繃帶緊緊綑綁的疼痛感。 2. 偏頭痛: 偏頭痛患者會感覺頭部單側有鈍痛,常因為活動頭部、強烈光線及聲響而使頭痛加劇。一般會有噁心嘔吐、畏光、視覺異常等伴隨症狀。 3. 叢發性頭痛:急劇的疼痛一開始會從眼眶或太陽穴的位置發作,接著再轉移到頭部一側。沒辦法靠休息來緩解,通常會伴隨臉色蒼白、臉部盜汗、鼻塞或眼睛流淚等症狀。 此外,如果是由中風、腦膜炎、顱內動脈瘤等疾病引起的頭痛症狀,我們稱之為繼發性頭痛。這類型的頭痛若不及時處理疾病病兆,可能會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。 而入秋後,因為氣溫驟降,氣候溫差大,由於日夜與中午溫度差距過大或進出室內外溫度轉換過快,腦部血管突然收縮、擴張而會導致頭部常有悶重感,更嚴重的則會引起偏頭痛。中醫觀點簡單的說就是頭面的氣血循環不佳,導致腦部血管無法很柔順的擴張與收縮,當溫差劇烈時就會突然收縮緊繃,瞬間引起頭痛。 入秋後頭痛的保健首先要減少溫差對身體的刺激,天冷外出戴圍巾、帽子保暖;室外到有暖氣的室內時,因先將圍巾與帽子脫掉,讓身體適應溫差減少頭痛發生的機會。然後還有要改善頭面部氣血的循環,肩頸僵硬也是,我們可以藉由熱敷頸部10~15分鐘加上適度刮痧也可促進肩、背部的氣血暢通,放鬆肌肉、帶動頭部循環。冬天洗完頭髮要務必盡速吹乾,避免頭皮、頸部等受涼。 以下特製的散寒促循環養生小密訣,可以參考唷! *冬季暖身放鬆茶:改善頭頸面部肩頸血液循環 川芎五分、桂圓一錢、葛根一錢、甘草五分 將藥材洗淨,放入500Cc水中煮滾後再小火慢熬15分鐘,即可飲用。一天一次。 *祛風散寒藥浴包:祛寒、改善全身循環 乾薑或生薑二錢、艾葉一錢、防風一錢、葛根二錢 將藥材放入藥包中,用水洗淨,放入500Cc水中煮滾後再小火慢熬濃煎15分鐘,取出藥汁加溫水稀釋至可以...
中醫婦科,生殖醫學,中醫養生,體質調理,腫瘤調理,醫學研究,臨床醫學,旅遊生活,芳療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