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蕁麻疹|中西醫雙觀點解析 廖醫師從小就是慢性蕁麻疹的患者,一但天氣溫差大、環境髒亂、壓力大、失眠的狀況,很容易發作,大學時代學中醫之後,和各個名醫老師請教學習,才開始慢慢讓自己不再頻繁發作💯 最近天氣冷熱溫差超大,天晴暴雨⛈️交替,股災壓力(?)到門診看蕁麻疹的大小朋友們又變多了,還是要提醒大家服藥之餘,還是要好好忌口+調適心情唷❗️這樣才能好好讓皮膚狀況穩定下來,生活品質變好💯 ————— 🔆什麼是蕁麻疹? 蕁麻疹(Urticaria),俗稱「風疹塊」,是皮膚突然出現的一種過敏反應,特徵是膨起、紅腫、劇癢的風團,常在數小時內自行消退,但也可能反覆發作。 ⸻ 🔆西醫觀點 病因: • 急性蕁麻疹:常見誘因包括食物(如海鮮、堅果)、藥物(如止痛藥、抗生素)、感染(如病毒性感染)、環境刺激(如冷熱、日曬)。 • 慢性蕁麻疹:超過6週以上反覆發作,可能與自體免疫、慢性感染、心理壓力等有關。 治療原則: • 急性期:以抗組織胺藥物控制症狀,必要時加用類固醇短期緩解。 • 慢性期:調整免疫功能,長期使用新一代抗組織胺,避免已知誘發因子。 注意事項: • 及時就醫,特別是出現喉嚨腫脹、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時。 • 保持皮膚清爽,避免刮抓加重刺激。 ⸻ 🔆中醫觀點 病因(中醫稱「癮疹」): • 風邪外襲:外感風邪、氣血不和。(吹風、吹冷氣容易發作) • 血熱風燥:飲食失調、情志失常,致內熱生風。(乾燥脫屑) • 脾胃失調:脾虛運化失常,水濕內生,易生瘡疹。(濕爛皮膚、水泡發癢為主) • 氣血兩虛:體質虛弱,衛外不固。(大多出現在慢性蕁麻疹) 治療原則: • 急性期:疏風清熱,解表止癢。 • 慢性期:健脾養血,調和營衛。 常見中藥(依辨證選用): • 防風、荊芥、薄荷(疏風解表) • 地膚子、白鮮皮(清熱止癢) • 當歸、白朮(補氣養血) 中醫調理建議: • 調整體質,從根本改善反覆發作。 • 針灸與中藥內服並用,可選擇藥粉、飲片水藥,提升免疫調節功能。 • 建議根據個人體質,由專業中醫師診斷調配處方。 ⸻ 🔆生活衛教 避免誘因: • 飲食清淡,...
#養出一頭美髮的中醫育髮 #健康秀髮 常常有病人來找廖醫師看診頭髮的問題,舉凡 #雄性禿 、#壓力性掉髮 (#圓禿 、#鬼剃頭 ) 、#產後脫髮 等,除了西醫皮膚科得釐清楚診斷外,根據中醫的理論可是有不同的區別,藉由中醫的方法可以獲得不錯的調理改善唷! 💯茂盛美髮的中醫理論 傳統中醫認為「#髮為血之餘 」,簡單來說,陰血充足才能滋養頭髮;「#腎其華在髮 」則是說明腎精充足,才能轉化為氣血,使頭髮茂盛,因此要看一個人的腎精是否充足,需要觀察其人的頭髮是否獲得滋養;其中,陰血是否能夠充足,最重要的臟腑在「#肝 」。因此,一頭茂密美髮中醫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「#肝血 」、「#腎精 」。 ‼️脫髮的中醫病理 1. #氣血虛弱 :常見於女性,尤其多見於產後落髮的產婦。一般多在氣血補足之後可以改善落髮的速度。 2. #腎精不足 :常見於雄性禿或是老年性的脫髮。腎精不足多和年紀漸長相關,也和現代醫學的雄性荷爾蒙濃度有所關聯。適當地補腎可以預防或是減緩脫髮的情況。 3. #血熱 :多見於皮膚疾病相關的毛髮脫落。清熱養血為中醫的特色專長,可以改善頭皮血液循環,使新生毛髮較為健康。 4. #肝氣鬱結 :壓力性圓形禿多是這個類型,大多見於壓力大、緊張、焦慮的人。藉由中醫的方式疏肝解鬱,可以改善壓力,育髮有成。古代一夕白頭的故事都是在重大壓力下產生的! 5. #濕熱 :多見於脂漏性皮膚炎、毛囊炎引起的落髮,藉由中醫的清熱利濕,不僅能改善頭皮發炎狀況,也能幫助新生毛髮更加堅韌。 💯中醫育髮食療Tips‼️ 1. 氣血虛弱:補氣養血、滋補肝腎為主,可多吃桂圓、紅棗、甜菜根、紫菜、何首烏等。 2. 腎精不足:補養腎精為主,可以多吃黑芝麻、杜仲、何首烏、黃精、熟地黃等。 3. 血熱:清熱涼血為主,可以多吃蓮藕、百合等。 4. 肝氣鬱結:疏肝解鬱養血為主,可以多喝玫瑰花茶。 5. 濕熱:清熱利濕為主,可以多吃薏苡仁、綠豆、菊花茶等。 💯#育髮針灸 :針對落髮部位進行 #圍刺 還有穴位如 百會、神庭、印堂等等 疏通頭皮氣血 放鬆心情 可以幫助改善落髮 💯生活作息調整:髮常梳、營養均衡、加強鐵質補充、慎選洗髮清潔用品、熱療、頭皮按摩、早睡早起、適當流汗都是很重要的唷! ⭕️護髮養髮精油選:迷迭香、大西洋雪松、月桂、羅馬洋甘菊,可以適當調和成護髮油或是加入無香洗髮精中使用,記...